重磅!榆林“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新格局亮相
时间: 2025-03-13 06:36:45 | 作者: 中标公示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地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和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那么榆林中心城区2021—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又是咋样的呢?
小编申明:内容较长,大家较为关心的榆林中心城区范围、人口分布、住房、教育、交通、医疗等均有规划布局,请耐心查阅。
一、北以机场南快速路、东以榆蓝高速、西以西绕城快速干道、南以南绕城快速干道-西沟北侧为界,框定中心城区范围369平方公里,外拓1公里为中心城区管控范围。
规划到2025年,非流动人口突破90万,到2035年,非流动人口达到140万。
一河优化:在榆神铁路以东,以榆溪河生态休闲长廊为核心,盘活古城、西沙、南郊、高新片区存量低效土地,推进城区向东适度扩展,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西拓引领:在榆神铁路以西,重点发展科创新城,作为城市空间拓展主体,同时有序推进芹河片区、横山新区建设,大力发 展能源科学技术研发、高等教育、会展服务、总部园区、新兴起的产业、商贸物流、现代居住等功能,加快建成“能源科创高地”。
一芯:以大墩梁森林公园为生态绿芯;面积20平方公里,以生态保育为核心,以山、水、林、田自然风光为特色,打造成兼顾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的城市型综合森林公园。
一廊:榆溪河生态休闲廊;规划榆溪河生态长廊向北延伸,与红石峡森林公园连接,向南延伸与三岔湾湿地公园连接,打造20公里生态休闲长廊。
八片:是指古城、西沙、东沙-红山、南郊、高新、科创新城、芹河、横山新区等八个功能片区。
三、功能片区布局中心城区分为古城片区、西沙片区、东沙-红山片区、南郊片区、高新区、科创新城、芹河片区、横山新区八个功能片区。
古城片区:规划人口9万,定位为“历史背景和文化核心区”,主导功能为历史背景和文化展示、文化旅游服务、传统生活区。
西沙片区:规划人口26.5万,定位为“中央活力区”,主导功能为商业办公、行政管理、时尚文化、生态休闲、品质居住。
东沙-红山片区:规划人口19万,定位为“物流商住服务区”,与东沙新区联动发展,主导功能为物流仓储、综合服务、品质居住。
南郊片区:规划人口14.5万,定位为“生态休闲文创区”,主导功能为休闲旅游、商贸文创、品质居住。
高新区:规划人口25.5万,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区”,主导功能为科学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总部基地、行政管理、商业办公、现代居住、文化创意。
科创新城:规划人口35万,定位为“能源科创高地”,主导功能为能源科学技术研发、会展服务、高等教育、总部园区、新兴起的产业、现代居住。
芹河片区:规划人口5万人,定位为“临空服务区”,主导功能为新兴起的产业、临空商务、物流商贸、现代居住。
横山新区:规划人口5.5万人,定位为“能化综合服务区”,主导功能为能化服务、商贸物流、行政管理、品质居住。
绿地休闲区集中布局在榆溪河、榆阳河等 生态廊道两侧,科创新城生态网络、芹河中轴线地区;
古城片区原则上不再新增居住用地,以老街周边传统民居为主,加快民居修缮利用,老旧小区与城中村更新改造。
东沙-红山片区重点推进东部城中村向城市社区转变,完善相关生活服务配套,提升整体居住质量与环境品质。
西沙片区改造北侧和东侧城中村和棚户区,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高品质住宅区。
南郊片区逐步调整零散城中村,促进居住用地连片发展,完善相关生活与旅游服务配套。完善居住用地配置,培育新城高品质住区。
科创新城结合生态绿地打造低密度、高品质大型居住组团,布局政府人才公寓,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就地安居需求。
高新区承接高端产业人群,建设设施完善、臻熟品质现代社区。合理配置产业组团居住用地,加强产城融合。
打造榆林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榆林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新教育创新实验示范区。
以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学校为龙头,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中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
在东沙、老城区采取与北师大、陕师大等“名校+”和集团化办学,增加东沙片区学校资源,老城区重点新建幼儿园和小学。
整合职业教育专业资源,腾退利用率不足职教学校,加强应用型高校、职业技能型院校建设。
榆林中心城区现状教育设施中小学46所,中学24所(高中12所),高等院校4所,职业教育学校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规划新增36处小学,22处中学,1处高等院校和2处职业教育学校。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构建“双环十四射”对外干线公路网体系,实现市域对外路网与中心区骨架路网的高效衔接。
14条对外通道放射线加强中心城区与横山、米脂、佳县、神木等外围各县市的连通,2条“环线”加强放射线通道之间的转换和分流过境交通。
十四射:包茂高速(北)、沧榆高速、榆佳高速、榆蓝高速、包茂高速(南)、榆林-乌审旗高速、G210(满防线(甘钦线(榆乌路段)。
一环:北绕城快速干道-南绕城快速干道(榆马大道)-西绕城快速干道-东绕城快速干道(国道210);
十八横:北二路、北四路、规划一路、长城大道-迎宾大道、纬四路、人民路及西延线、纬七路、榆阳路、纬一路、校场东路、科创路、科创二路、沙河路、科创三路-榆溪大道、科创四路、科创六路、科创七路、创业大道;
十四纵:西三路、怀远七路、书苑路、东五路-怀远五路、东三路、怀远三路、怀远二路、怀远一路、文化路-建业大道、明珠大道-开源大道、长城路-北东环路、上郡路、金沙路-兴源一路、经一路。
结合客流分布规划新型公交和快线公交廊道。依托长城路、文化路、迎宾大道、明珠大道、科创四路等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布设新型公交,串联西沙、古城、东红、高新及科创新城,实现城市重要组团间快速公交联系;依托榆阳路、榆林大道、机场路、空港大道、怀远六路、科创五路等走廊布设快线公交,串联机场、高铁站、火车站及汽车客运站,强化客运枢纽快速集散能力。加强公交场站和专用道规划,保障公交高效运行。
推动市内三甲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加强对周边低洼地区的辐射。
推进榆林市第二医院扩建、榆林市第三医院新建项目,提升中心城区医疗综合实力。
高新区、科创新城、东沙产业新区等片区至少设置1所二级综合性医院、1所二级以上中医类医院。
以高新区三馆建设为抓手,加快布局东沙区、科创新城、芹河片区等片区文化中心建设。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