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能源消纳新模式:高比例绿电打造全国样板
时间: 2025-02-26 11:12:56 | 作者: 中标公示
在我国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宁夏这个面积只有6.64万平方公里的小省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打造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样板”。近年来,宁夏新能源的利用率高达96%以上,稳居西北第一;在单位国土面积新能源开发强度和人均新能源装机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提升,使得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绿电”基地。
新年伊始,宁夏中卫市的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生机勃勃,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烁,金色沙海化身为“蓝色海洋”。这个新能源基地的建设,正是我国首条主要输送“沙戈荒”新能源的特高压电力通道——“宁电入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项目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的全容量并网发电,到二期200万千瓦光伏项目的紧锣密鼓建设,宁夏的新能源发展如火如荼。
到2024年,宁夏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超过500万千瓦,装机总规模将达到4132万千瓦,新能源在总电力装机中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44%增至55%。这一变化不仅使宁夏跻身全国第四个新能源为主的省区,还为全国绿色电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宁夏的成功秘诀之一在于其高效的电力外送体系。通过优化现有两条电力外送通道,宁夏在2024年预计外送电量将达到909亿千瓦时,这是一项同比增长3.74%的骄人成绩。同时,新能源外送电量225亿千瓦时,较去年增长了64.23%,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系列数字显示,宁夏正在由小省区逐步蜕变为新能源的“大送端”。不仅电力外送的数量激增,外送范围也伸展至山东、浙江、上海、重庆、湖南等18个省份,有力推动了全国范围内能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逐渐增强这一能力,宁夏在今年即将投运第三条外送电力通道——“宁湘直流”,届时,宁夏的外送能力将达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消纳能力亦将随之提升。
新能源虽然充满潜力,但其间歇性和波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确认和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储能电站的建设显得很重要。例如,位于腾格里沙漠附近的穆和第一储能电站,能够在电力过剩时存储电力,在用电高峰时段将其释放到电网,大大缓解了电力供应的压力。
2024年,宁夏预计新增20座新型储能电站,累计并网总监测达到471.9万千瓦,储能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有效提升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新能源的利用率。
除了传统储能技术,宁夏还积极探索虚拟电厂的应用。这种新型的智慧能源系统充分整合了分散的储能、楼宇空调和电动汽车等可调节负荷,通过调节用户的用电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弃风、弃光”的现象,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目前,宁夏虚拟电厂的聚合资源可调能力达到379.02万千瓦,具有相当于多个火电机组的发电能力。
宁夏还在推进新能源的同时,注重与地方特色产业的协同发展。作为国家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宁夏通过绿色电力的引入,优化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绿电消纳,确保能源与经济的双赢。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园区正在加速建设164万千瓦的光伏项目,计划今年完成并网,逐步提升绿色电力在产业中的应用比例。2025年,宁夏将继续加大力气,争取达到50%的绿电比例,真正将绿色转型进行到底。
在未来的发展中,宁夏不单单是一个新能源聚集地,更成为全国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样板。通过不断的新技术投入与产业升级,宁夏的能源转型之路将更加清晰,自信走向全国,甚至成为全世界绿色电力的引领者。宁夏的成功案例也将为其他省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